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分类
沙漠中的搜索勇士——长征七号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地面搜索队员素描金年会
2024-03-03

  金年会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规划的开伞着陆区域范围2万多平方公里,是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区面积的16.7倍,其中包含沙漠、山区、戈壁等复杂地形,给搜索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担负此次搜索回收任务的某救生大队大队长杜运新说,“在沙漠地区回收返回舱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可循,尤其在素有‘世界沙丘之王’之称的巴丹吉林沙漠。”为圆满完成赋予的任务,地面搜索分队队员像沙漠勇士一般,同心协力、集智攻关,创造出一项项骄人的佳绩。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南的巴丹吉林沙漠,因沙漠中沙山众多,气候复杂,目前尚有近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返回舱返回前夕,记者跟随第一地面救援分队预先进入沙漠营地,实地感受了沙漠驾驶的“步步惊心”。

  抵达沙漠边缘后,车队统一组织给轮胎放气,增加轮胎和沙子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并插上信号旗。驾驶员胡满东说,他学习沙漠驾驶技术经历了从“不怕”到“怕”金年会,再到“不怕”又到“怕”的过程——

  “第一次开车进沙漠,不仅不怕,还非常开心,有种天高地阔任我行的感觉;随后轮胎脱圈、翻车等问题不断出现,心里开始觉得害怕;随着训练的不断深入,软沙地、过沙梁等高难科目被逐渐拿下,再次变得自信满满。”胡满东说,“但前几天在沙漠腹地训练中,在70度陡坡、200米落差的软沙区往下开,整整开了20多分钟,说实话,真怕。”

  长征七号搭载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将着陆东风着陆场的任务下达后,大队迅速行动,专门前往北京等地向专业沙漠越野拉力赛俱乐部请教沙漠驾驶技术,并得到积极回应,先后有20余名专业赛车手来队传授沙漠驾驶经验。

  沙漠腹地沙丘一个接一个,沙山和沙丘的背风面相连,形成了一个个锅状的“小盆地”。因背风面很陡,没法直接翻越。胡满东和其他驾驶员摸索出了“刷锅式”驾驶,像刷锅一样,把车“贴”在背风面上一圈圈转出来。很特技吧,看起来很炫,但做起来很险。

  返回舱任务准备期间,大队共组织数十次沙漠驾驶训练,6次从不同方向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行程共计40000余公里,实现了着陆区第一手资料全覆盖。

  1994年出生的新队员朱兵站在17米高的直升机滑降模拟训练平台上,双腿发抖、虚汗直冒,双手握着绳子不敢往下跳。

  2个月后,在与护航直升机的协同演练中,朱兵第三个往下跳,从30米的空中滑降至地面,仅用68秒。

  “作为一名地面搜索队员,之前从未想到还要干特种部队的活。我当时想,如果能学会滑降,就能直接的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朱兵的脸因长期沙漠训练被晒得黝黑,“所以,就拼了!”

  巴丹吉林沙漠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且地形复杂,地面搜索队伍难以快速到达,而直升机又难以直接降落,如何让人员第一时间抵达返回舱落地点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没有别的选择!”搜索大队一队队长郭顺林介绍说,首批乘直升机抵达的人员只能通过滑降方式降落。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安全滑降,他们专门搭建了模拟训练平台、进行专门的抗晕训练、归纳了快速滑降“七步法”。

  在最近组织的一次综合演练中,20名队员迅速登上四架直升机向预报落点呼啸而去,抵达预定区域后仅用10多分钟便完成所有人员滑降金年会。砍伞绳、架设便携式卫星通信站、划设安全区、返回舱舱体姿态及安全性检查等科目依次展开随即展开。

  返回舱运出沙漠最便捷的方式是直升机吊运金年会。但在实际演练中,直升机在沙漠中吊运返回舱需要较长时间的低空稳定悬停,期间阵风、扬沙、发动机过载等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直升机在沙漠中着陆!”大队长杜运新说,那样可以把返回舱拖到直升机面前,从容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他们首先想到了“压沙布”,然后用楔子在四周扎入沙子固定,试图解决直升机着陆过程中巨大的扬沙问题。在随后的实兵演练中,直升机旋翼刮出的大风直接把巨大的“压沙布”整块掀起。

  “那次失败的收获非常大,一是沙地太软,楔子不足以固定帆布;二是帆布不能太大,可以分块组合;三是可以就地取材,装沙袋埋入地下固定帆布。”杜运新说,那样还能节省成本,整个应急停机坪的成本只有2万元,而一个普通的停机坪建设费用动辄数十万元。

  记者在此前组织的演练中看到,直升机投下16块加厚帆布后,前期滑降的人员随即进行快速拼接,并就地灌沙子固定。约3个小时后,一个相当于四个篮球场面积的沙漠应急停机坪就搭建完成了。

  此时,运输直升机由远及近,稳稳地降落在了应急停机坪上。挂钩、起飞、姿态调整……几分钟后,直升机再次一跃而起,稳稳地向天际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