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19)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3.1(22)申请日2022.10.10(30)优先权数据21.11.01JP(71)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兵库县神户市(72)发明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专利代理师(51)Int.Cl.B60C11/00(2006.01)(54)发明名称轮胎(57)摘要本发明提供轮胎,能够稳定地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直到胎面部的磨损末期为止。轮胎具有胎面部(2)。胎面部(2)包含多个周向槽(8)、第1陆部(11)以及第2陆部(12)。第2陆部(12)配置于比第1陆部(11)靠轮胎赤道(C)侧的位置。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分别包含第1顶部橡胶层(16)和第2顶部橡胶层(17)。第2顶部橡胶层(17)的损失正切值(tanδ2)比第1顶部橡胶层(16)的损失正切值(tanδ1)大。从第2陆部(12)的接地面(12s)到第2顶部橡胶层(17)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2)比从第1陆部(11)的接地面(11s)到第2顶部橡胶层(17)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1)小。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CN1160616061.一种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包含在2个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和被所述周向所述第2陆部配置在比所述第1陆部靠轮胎赤道侧的位置,所述第1陆部和所述第2陆部分别包含构成接地面的第1顶部橡胶层和配置在所述第1顶部橡胶层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第2顶部橡胶层,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tanδ2比所述第1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tanδ1大,从所述第2陆部的所述接地面到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2比从所述第1陆部的所述接地面到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1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包含配置在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基部橡胶层,所述基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tanδb比所述损失正切值tanδ1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损失正切值tanδb小于0.13。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基部橡胶层实质上以恒定的厚度沿轮胎轴向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胎面部包含胎面增强帘线层,该胎面增强帘线层配置在比所述基部橡胶层靠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并且由贴胶橡胶包覆多个帘线而成,所述基部橡胶层的厚度是从所述胎面增强帘线层的外表面到所述胎面部的外表面为止的胎面厚度的10%~30%。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损失正切值tanδ1是0.13~0.30。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损失正切值tanδ2是0.20~0.40。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距离L1是所述距离L2的150%~250%。CN116061606轮胎技术领域[0001]本公开涉及轮胎。背景技术[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充气轮胎,其通过确定胎面的第1顶层和第2顶层的损失正切值等来期待低滚动阻力和良好的WET制动性能。[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02008号公报[0004]近年来,要求从轮胎开始使用时到胎面部的磨损末期为止都能够稳定地发挥湿路性能的轮胎。另一方面,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充气轮胎那样,胎面部由损失正切值不同的多个橡胶层构成的轮胎存在在胎面部的磨损中期湿路性能容易骤变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公开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课题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直到胎面部的磨损末期为止的轮胎。[0006]本公开是一种轮胎,其具有胎面部,其中,所述胎面部包含在2个胎面端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和被所述周向槽划分而成的第1陆部和第2陆部,所述第2陆部配置在比所述第1陆部靠轮胎赤道侧的位置,所述第1陆部和所述第2陆部分别包含构成接地面的第1顶部橡胶层和配置在所述第1顶部橡胶层的轮胎半径方向内侧的第2顶部橡胶层,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tanδ2比所述第1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tanδ1大,从所述第2陆部的所述接地面到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2比从所述第1陆部的所述接地面到所述第2顶部橡胶层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1小。[0007]本公开的轮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稳定地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直到胎面部的磨损末期为止。附图说明[0008]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子午线]图3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1陆部和第2陆部的放大剖视图。[0011]图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第1陆部和第2陆部的放大剖视图。[0012]图5是示出各测试轮胎的胎面部的磨损量AW与湿路制动距离WBD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陆部;12:第2陆部;16:第1顶部橡胶层;17:第2顶部橡胶层;C:轮胎赤道;tanδ2:第2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tanδ1:第1顶部橡胶层的损失正切值;L2:从第2陆部的接地面到第2顶部橡胶层的外表面为止的最小距离;L1:从第1陆部的接地面到第2顶部橡胶层的外表面为止的最小距离。CN116061606具体实施方式[0015]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正规状态下的轮胎子午线所示,本公开例如优选应用于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本公开例如也可以应用于摩托车用、重载荷用的轮胎。[0016]上述“正规状态”是指在规定了各种规格的充气轮胎的情况下,轮胎被组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有正规内压而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未规定各种规格的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状态是指与轮胎的使用目的对应的规格的使用状态,是指未安装于车辆且无负载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上述正规状态下测定的[0017]“正规轮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Rim”。[0018]“正规内压”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个轮胎规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LIMITS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0019]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内部配置有胎体6和胎面增强帘线等轮胎构成部件。 这些轮胎构成部件可以适当采用公知的方式。 [0020] 胎体6从一侧的胎圈部4经由一侧的胎侧部3、胎面部2、另一侧的胎侧部3而到达另 一侧的胎圈部4。本实施方式的胎体6例如由2张胎体帘布层6A、6B构成。2张胎体帘布层6A、 6B例如由相对于轮胎周向以75~90度的角度排列的由有机纤维构成的胎体帘线A、7B例如是由贴 胶橡胶包覆多个帘线度的角度排列。上 述帘线例如可适当采用有机纤维帘线]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上设置有在2个胎面端Te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 多个周向槽8。由此,胎面部2包含被周向槽8划分而成的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第2陆部12 配置于比第1陆部11靠轮胎赤道C侧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构成为包含配置于轮胎 赤道C侧的2个第2陆部12和以夹着2个第2陆部12的方式配置的2个第1陆部11。由此,本实施 方式的轮胎1构成为所谓的4肋轮胎。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另外金年会,胎面端Te 相当于胎面部2的接地面2s的轮胎轴向的端部。 [0023] 在图2中示出了第1陆部11和第2陆部12的放大剖视图金年会。如图2所示,第1陆部11和第 2陆部12分别包含构成接地面2s的第1顶部橡胶层16和配置于第1顶部橡胶层16的轮胎半径 方向内侧的第2顶部橡胶层17。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还包含配置于第2顶部橡胶层17的轮 胎半径方向内侧的基部橡胶层2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由3个橡胶层构成,该3个橡 胶层由第1顶部橡胶层16、第2顶部橡胶层17以及基部橡胶层20构成。但是,本公开并不限定 于这样的方式。另外,在图2以后的各图中,对各橡胶层施加互不相同的阴影,但在图1中,为 了避免图变得复杂,省略了上述阴影。 [0024] 通常,公知损失正切值大的橡胶在湿路面上能够发挥大的摩擦力。基于这样的技 CN116061606 术事项,在本公开中,第2顶部橡胶层17的损失正切值tanδ2比第1顶部橡胶层16的损失正切值tanδ1大。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损失正切值tanδ是依据JIS‑K6394的规定在下述条件下使 用GABO公司制造的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Iplexer系列)测定的值。 [0025] 初始应变:5% [0026] 动态应变的振幅:1% [0027] 频率:10Hz [0028] 变形模式:拉伸 [0029] 测定温度:30 [0030] 在本公开中,从第2陆部12的接地面12s到第2顶部橡胶层17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 L2比从第1陆部11的接地面11s到第2顶部橡胶层17的外表面的最小距离L1小。由此,本公开 的轮胎1能够稳定地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直到胎面部2的磨损末期为止。作为其理由,可推 测以下机理金年会。 [0031] 本公开的轮胎1在胎面部2的磨损加剧时,在湿路面上摩擦力优异的第2顶部橡胶 层17会露出。因此,能够通过第2顶部橡胶层17露出来弥补因胎面部2的磨损而导致的湿路 性能的降低。因此,可稳定地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 [0032] 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得到如下见解:当第2顶部橡胶层17的整体在短期 间内出现于接地面时,湿路性能的变化较大,不优选。基于该见解,在本公开中,第2陆部12 的上述距离L2比第1陆部11的上述距离L1小。由此,在第1陆部11的第2顶部橡胶层17露出之 前,第2陆部12的第2顶部橡胶层17比较早地露出。尤其是,在本公开中,由于第2陆部12配置 于比第1陆部11靠轮胎赤道C侧的位置,因此第2陆部12的第2顶部橡胶层17容易提前露出。 由此,在第2陆部12中第2顶部橡胶层17开始露出之后,第2顶部橡胶层17在第1陆部11中才 开始露出。因此,能够增加第2顶部橡胶层17露出到整个接地面的时间,因此能够缓和因第2 顶部橡胶层17的露出而导致的湿路性能的变化。根据这样的理由,可认为本公开的轮胎1能 够稳定地发挥优异的湿路性能直到胎面部2的磨损末期为止。 [0033]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结构表示本实 施方式的具体方式。因此,即使本公开不具有以下说明的结构,当然也能够发挥上述效果。 另外,在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公开的轮胎中,即使单独应用以下说明的各结构中的任意1个, 也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性能的提高。进而,在将以下说明的各结构的几个复合应用的 情况下,能够期待与各结构相应的复合性能的提高。 [0034] 第1顶部橡胶层16的损失正切值tanδ1优选为0.13以上,更优选为0.15以上,进一 步优选为0.18以上,优选为0.30以下,更优选为0.2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2以下。这样的 第1顶部橡胶层16在轮胎使用开始时能够均衡地发挥干燥路面的操纵稳定性(以下简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