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慧婷 通讯员 陆珍艳)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良庆区大沙田街道办与南宁市绿生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生活”)签订协议在大沙田志远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惠民资金项目。绿生活作为一家专注环保的社工机构,这一年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及需求,除了为志远社区提供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及行动、环境改造等环境治理相关的服务外,还以志远社区居委会为依托,通过大量的活动增加社区凝聚力,联合志远社区党总支部、志远社区居委会运用资源链接的社会工作手法,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精准服务于社区居民。此外,项目同时通过志远社区西津小区环境创设示范打造和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培养社区居民树立社区共建的志愿服务意识和行动。
志远社区的西津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小区内绿化面积较小,居民活动场地有限。“我们这一个老旧小区没有什么活动场地,绿化面积也小,小区都是我们这些老人家多,希望小区物业能够改造小区后面的围墙,为居民生活添活力。”“绿生活”社工在项目前期进入志远社区西津小区调研时,不少居民都提出了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小区活力的需求。
项目通过居民议事会明确了居民的围墙改造需求,并与物业、社区沟通共同确认初步的改造方案。方案确认了将老旧的墙面进行彩绘,围墙下面则通过轮胎彩绘等旧物改造的形式进行花草的种植。有了初步计划后,“绿生活”社工联系了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系的研究生实地考察,并结合小区居民的需求设计出了墙面彩绘的方案。
项目动员了西津小区居民、志远社区辖区内的亲子家庭一同参与到西津小区墙面改造计划中。墙绘活动当天,志远社区有65位居民参与墙绘,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12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带领居民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改造,居民们在改造过程中感受到参与社区改造的乐趣、共建共享的成就感,也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
墙面改造计划通过开展2场轮胎彩绘活动、1场墙绘活动、1场花草种植活动,让这个老旧小区迎来了崭新的变化。明亮的彩绘墙面让原本破旧的小区焕然一新,新种植的绿植也焕发着新的活力,讲述着老旧小区的新篇章新故事。
“这面墙太漂亮了,每次路过我都忍不住告诉自己,这是我们自己用双手画出来的。我们也切实感受到小区的改变,希望以后我们还能参加更多的社区活动。”社区居民黄阿姨忍不住点赞道。据悉,墙面改造计划运用“居民议事”到“资源链接”到“居民参与共建”的工作手法,让居民从“我们居民能做什么呢?”到“我们要多多参与”进行了质的转变金年会。
据悉,志远社区辖内以自建房居多,社区缺少安全的儿童娱乐场所金年会。有居民提出希望社区可以多组织儿童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绿生活”社工根据居民的需求,制定了暑期恒常服务,每周三和周五分别设定为志愿者服务日及夏日故事会。“绿生活”社工挖掘和链接了大学生资源,组建了一支9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每周五的夏日故事会由他们设计及带领儿童开展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设计及带领儿童阅读活动,阅读活动主题包括红色经典阅读、科学实验、环保主题等。
在儿童志愿者培育的过程中,项目加入了环保元素,对孩子们进行了培训垃圾分类的知识、倡导环保生活方式、旧物改造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绿生活”社工给每一位小志愿者发放了一本“绿色行动存折”,以便孩子们记录下参与活动及日常环保行为的情况。“这个暑假我家孩子收获满满,不仅从志愿者活动中领会到奉献与博爱精神,还学会了垃圾分类、手工等各种知识。“社区一位居民和“绿生活”社工分享了自己的喜悦和感受。
据统计,大沙田街道办志远社区2021年惠民资金项目累计开展了26场活动,活动主题及形式包括社区环境改造、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手工活动、阅读活动、游园活动、居民议事、志愿者活动等,服务惠及整个志远社区居民。据悉,此次项目联合了志远社区党总支部共链接社会资源走进社区服务7次,链接对象包括广西艺术学院、企业志愿者、蓝天救援队、慈善基金会、便民服务、青年志愿者团体等,这些链接对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专业、精准的社区服务。
项目还培育了45名志愿者,其中志远社区居民志愿者有36名,群体包括儿童、成年及长者志愿者,他们在协助社区活动开展、参与居民议事会及社区改造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志远社区居民志愿者培训及志愿服务时长达139.9小时。另外项目还招募及培育了一支9人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他们在暑假期间策划了儿童阅读活动,固定每周五为志远社区儿童提供服务,据统计,这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累计培训及志愿服务时长达49.5个小时。项目还链接了包括企业志愿者金年会、大学生志愿者及青年志愿者等组成的4支外部志愿者团队,他们为志远社区带来了专业的服务,补充和丰富了社区的需求。
社工作为社会协同和社会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提供服务,同时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专业的服务手法,解决了诸如社区居民基础服务需求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不足等问题,并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满足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激发了社区的活力。